阅读历史 |

第76章 第 76 章(2 / 5)

加入书签

什么不适,倒是杨二妮不好意思的红了脸,急急忙忙的穿好衣服去了后院。

“你也不知道喊我一声,爹娘今天才过来我就睡过了,别让爹娘以为我图松快不愿意伺候他们。”

雨生看着她匆匆忙忙的背影笑了起来。

薛彩樱精神头足,喂完奶把孩子哄睡了就开始收拾东西。

皇上赏赐的东西大都分了下去,布匹什么的送去了正房,银票本来也送到了正房,被田氏给送了过来。

薛彩樱数了数,竟然有五千两。

这么大一笔银子她不敢处置,询问赵雪窝的意思。

赵雪窝也没主意,只让她先收着,等捋顺了再说。

屋里的事情都交给了媳妇,赵雪窝出去忙外边的事情。

他先把三进三出的大院子查看了一遍,有门锁不好使的都让小厮记下来,今晚入睡前全都换好。

哪里设置的不合理,哪里缺什么,哪里需要修正也都让人记下来,今天能办好的就今天办好,不能的明天再办。

又去老太太房里查看了一遍,询问老太太有没有什么想要的,听说没有之后,又去询问爹娘的意思。

等杨二妮他们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把里里外外处理的差不多了。

“娘,晚上想吃什么,我去做。”刚入秋,杨二妮穿的不多,脖子被雨生咬出了一块印子,她忘了遮掩全都被田氏看到了。

田氏以前担心雨生受委屈,不喜欢杨二妮,没想到这么会的功夫两个人还做了这种事,虽觉得不太合适倒也放心了。

最好早点要个孙子孙女的,她就更高兴了。

“今天赶了大半天的路,都折腾累了,随便炒两个菜将就一下,明天再吃好的。”

杨二妮答应着去了,月牙过去帮忙,还有丫鬟们伺候,虽然人口多了一些,这顿饭倒也不是麻烦事。

晚饭过后,一家人坐一起聊起了天。

男人们从赵家镇的生意开始一直聊到朝堂。

赵老二担心赵雪窝,提醒道:“听说京城水深的很,雨生把朝廷里的事跟雪窝说说,我这个庄稼汉是不懂,以后就靠着你们兄弟两个努力了。”

雨生便跟赵雪窝讲起了朝堂的事。

雨生刚做官不久,他没根基,又不擅长拉关系,知道的事情都是浮于表面的。

当然了,雨生心思敏锐,人又聪明,还是发现了很多事情。

比如皇上的权利并没有那么大,他登基不久,处处受人掣肘。

前朝有个摄政王大权独揽,后宫还有个闲不下来的太后。

据说太后最喜欢的儿子并不是当今皇上,而是她的小儿子,平阳王。

好在平阳王不在京城,远在封地,否则这以后的事情还真很难说。

当然了,太后有自己的喜好很正常,按理并不会动摇国本。

可他有一次无意中听人八卦,说是摄政王和太后关系非同寻常。

……

雨生无意中听到这些隐私,烂在肚子都不能说。

就算是赵雪窝,他也无法出口,毕竟都是些道听途说的事情。

没有证据。

雨生说到的事情,赵雪窝记了一些,大部分都被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冒了。

明天他要进宫谢恩,跟雨生一起上早朝。

皇宫大门口朝哪开他还没弄清楚,这就要上朝了。

也不知道皇上打算让他做什么,可千万别是太无聊的事,那他还不如跟媳妇开大酒楼自在。

雨生不知道赵雪窝在想什么。

他一个五品官一年的俸禄才550两银子,还要分两次发下来。

他刚上任,上半年发俸禄的日子已经过了,下半年发俸禄的日子还没到,手里的银子还是做之前紧紧巴巴剩下来的。

今天皇上赏了赵雪窝五千两,他辛辛苦苦的干五六年才能赚到这么多。

雨生心里充满了失落,他的辛苦和大哥的好运气比起来,好像都是微不足道的。

女人们都在聊家常,从赵家村开始忆苦思甜,到镇上开面食铺子,直到一家人搬来京城。

老太太第一次见到小元宵,抱在怀里不肯松手。

薛彩樱担心累到她,看着时间差不多就接了过来。

杨二妮看到小元宵胖嘟嘟的,不哭不闹,大眼睛也水灵灵的,特别喜欢,薛彩樱还没抱稳就被她接了过去。

“元宵啊,我是你二婶,来,给二婶笑一个。”

小元宵才刚过满月,听不懂杨二妮说什么,他平时也很少笑,这会忙着看屋里的新鲜,自然没时间笑了。

杨二妮不气馁,继续逗弄小元宵。

田氏看着好笑,就道:“这孩子一点都不像雪窝,雪窝小时候见谁都笑,这孩子,谁逗都不笑。”

杨二妮不服气道:“我就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