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8章 华夏中医藏奥秘(1 / 2)

加入书签

昆仑山旅游文化节活动,终于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举办期盼已久的华夏中医技能大赛活动。地点设立在昆仑山文化公园的露天大会场上,这里离昆县医院距离不远。昆县县委书记熊仁军、县长唐文、华夏武术协会会长林正、三亚医科大学校长李永、华夏科学奥秘研究院院长陶景山等参加。洪将军、陶景山担任顾问。

会议由昆县政府副县长马风主持会议。县长唐文致辞。昆县医院院长杨林作为东道主介绍华夏中医技能大赛主要内容,他说:“昆仑山举行华夏中医技能大赛,是友谊赛,也叫表演赛。内容有:诊断技能:参赛选手通过对标准中医案例的分析,进行辨证施治。针灸技能:参赛选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针灸技术。中药煎煮技能:参赛选手根据指定的中药制剂,进行现场煎煮。”

马风说:“参赛者今天是理论笔试,规定三十分钟当场交卷。下面请王震东会长、著名老中医、167医院院长成昌浩、三亚医科大学校长李永、医学科普作家刘傻子教授,上台分别给参加活动的领导、专家、嘉宾与游客,普及一下华夏中医技能大赛主要内容的知识。”

参赛者今天是理论笔试,规定三十分钟当场交卷。所以,很多参赛者拿到试卷,就到广场上前面两排桌子去考试。刘傻子也拿了一份时间,不到10分钟交卷。

中医协会王震东会长说,诊断技能:参赛选手通过对标准中医案例的分析,进行辨证施治。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科学的任务是防治疾病,益寿延年,而诊断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状态和疾病的认识,则是防治疾病、预防早衰的基础。对病证正确的诊断是有效防治的前提,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专门研究如何诊察病证临床表现、确定病证诊断、分析病证变化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著名老中医、167医院院长成昌浩说,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三亚医科大学校长李永说,针灸技能:参赛选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针灸技术。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我现在邀请李文神医普及一下针灸的知识。”

李永说:“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我想邀请华夏中医学会会长王震东继续给大家普及中医学中的针灸知识。”

已经交卷的刘傻子教授说,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华夏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华夏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和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并发现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评委们宣布比赛成绩结果,一等奖2名,海南中医刘傻子、北京中医冯晓东;二等奖,四名,上海中医田梦想、广东中医李小双、湖北中医李宝岑、湖南中医章文昌;三等奖8名,浙江中医王小虎、辽宁中医杨滕猛、江西中医吴仲易、安徽中医黄学忠为、昆仑山中医谢瑾、黑龙江中医赵奎,新疆中医蒋子龙,内蒙古中医何文龙。昆县医院院长杨林很是激动,毕竟参赛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

马上有人闹哄哄地抗议说:“刘傻子是华夏中医大赛的评委,为什么能够参加大赛,还获得一等奖。”“不能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吧。”

沈聪明一看,来闹事的是李春兰、阿红、阿兰,他们花钱请来10个游客。刘傻子为了镇住这10个游客与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